为了将处理的污水满足排放标准的水质,一般常用到中水回用设备对污水进行处理,使其符合中水水质标准。中水回用技术工艺流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预处理阶段、主处理阶段和后处理阶段。那么,中水回用技术一般分几个阶段。
一、中水回用技术工艺阶段
1、预处理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有两个处理单元,一个处理单元是格栅,另一个处理单元是调节池,其主要用于将污水中的固体杂质进行**的去除,同时可以将水质进行均匀处理。
2、主处理阶段:在这个阶段,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会得到**的去除,因而这个阶段是*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3、后处理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作用是对污水进行消毒处理,经过这个阶段处理后能够**出水达到中水水质标准,这是一个深度处理过程。
二、中水回用技术主处理的三种方法
1、生物处理法:适用于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污水。一般采用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转盘等生物处理方法。或是单*使用,或是几种生物处理方法组合使用,如接触氧化+生物滤池;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转盘十砂滤等流程。这种流程具有适应水力负荷变动能力强、产生污泥量少、维护管理容易等优点。
2、物理化学(http://www.maoyihang.com/invest/l_173/)处理法:活性炭吸附是物理法,混凝沉淀技术是化学法,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对水质的处理**非常好。
3、膜处理法:应用反渗透膜,或者是超滤膜进行处理,适用于水质变化大的情况。
中水回用技术工艺设备对污水的处理**非常好,而中水回用工艺的广泛应用对于改善环境具有很大的意义。
根据处理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
以有机物去除为目标的DC-BAF:用于可生化性较好的工业废水和对氨氮没有特殊要求的生活污水,主要去除污水中碳化有机物和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即去除BOD、COD、SS。
以硝化去除为目标的N-BAF:适用于仅需要进行硝化反应的场合(排放标准只对氨氮有做要求而总氮则无规定)。该工艺供气较为充足,整个滤池处于好氧状态,微生物以自养性硝化菌为主。
以脱氮去除为目标的DN-BAF:适用于出水对总氮有要求的场合。该滤池不设曝气管道,滤池处于厌氧状态,在厌氧条件下,NO3-N和NO2-N在哦硝化菌的作用下被还原成N2。
以脱氮除磷去除为目标的NP-BAF:通过投加化学除磷药剂来完成滤池除磷。在滤料作用下诱发絮凝,沉淀物截留在滤床上,通过周期性的反冲洗,将磷排除系统外,达到除磷的目的。剩余污泥增加量为15%-50%。
工艺原理
生物滤池净水原理是滤池内滤料上生长的生物膜中微生物氧化分解作用,滤料及生物膜的吸附截留作用和沿水流方向形成的食物链分级捕食作用以及生物膜内部微环境和厌氧段的反硝化作用。
污水流经滤料时,滤料表面附着生长高活性的生物膜,滤池内部曝气。待生物膜成熟后,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降解,从而得到净化。生物膜表层生长的是好氧和兼性微生物,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好氧代谢而降解,终点产物是H2O、CO2、NO3等。由于氧在生物膜表层已耗尽,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处于厌氧状态,进行的是有机物的厌氧代谢,终点产物为有机酸、乙醇、醛和H2S、N2等。滤料自身对污水中的悬浮物具有截留和吸附作用,另外经培菌后滤料上生长有大量微生物,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产生的粘性物质如多糖类、酯类等起到吸附架桥作用,与悬浮颗粒及胶体粒子粘结在一起,形成细小絮体,通过接触絮凝作用而被去除。
由于微生物的不断繁殖,生物膜逐渐增厚,超过一定厚度后,吸附的有机物在传递到生物膜内层的微生物以前,已被代谢掉。此时,内层微生物因得不到充分的营养而进人内源代谢,失去其粘附在滤料上的性能,脱落下来随水流出滤池,滤料表面再重新长出新的生物膜。